還沉浸在為人父母的喜悅中,醫生冷不防告知小孩有黃疸現象,指數過高,要送到新生兒加護病房照光。
初聞乍聽,感覺像從天堂被打入了地獄。除了心裡的恐慌之外,也擔心送加護病房治療,費用會不會很高?
究竟什麼是新生兒黃疸?真的有那麼恐怖嗎?
其實,新生兒黃疸在黃種人是很常見的,大約有七、八成的比例。主要的原因是新生兒有較多的紅血球數目,而且他們紅血球的壽命又較成人的短,紅血球被破壞後經一連串反應產生膽紅素。此外,新生兒的肝功能尚未成熟,吸收、轉換與移除膽紅素的能力都較差,此膽紅素沉積在皮膚即所謂的黃疸。
通常新生兒在出生兩天後,就可以用肉眼看出皮膚有點黃,在3~5天到達高峰,7~10天多半就會消失,這時黃疸指數(血清膽紅素值)一般不超過15mg/dL就屬正常范圍。
目前對於新生兒黃疸多以照光處理,少數黃疸指數太高的則須換血。基本上照光是以藍、綠光為主,方便、無侵襲性、副作用少。但不宜用太陽光或是日光燈直接照,如此不但無效,甚至還會增加脫水危險性。
關於黃疸照光,目前健保都有給付,只需自付少許的材料費。
以小喬許在婦幼醫院的經驗,送加護病房治療剛好是自費在等月子中心的時候,反而還省了自費病房的金額。
雖說新生兒黃疸是很普遍的現象,通常都會自己消失,但如果你的寶寶的黃疸持續兩星期以上,此時已非屬新生兒黃疸範疇,多為病理性黃疸,請儘速就醫以查原因。
更多關於新生兒黃疸知識可參考A+醫學百科。
josh11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天啊!我的上門牙怎麼好大顆,齒縫又開,是不是沒長好啊?!
其實不然,看完以下的文章,家長就可以放心了。反而牙齒太小,排列又過於緊密的牙齒,雖然很好看, 卻是要特別注意。
乳牙除負責咀嚼、發音及美觀等功能外,更有為將要萌發的恆牙佔好位置之重要功能。所以千萬別相信「只要恆牙保養好,乳牙壞了沒關係」這種似是而非的說法。牙醫師最喜歡牙縫又寬、乳牙又大的牙齒,因為容易清潔,恆牙也會有充足的空間。反之非常小巧、排列緊密的小乳牙雖然好看,家長可要特別當心。
|
1.寶寶長乳牙的時機
|
一般的小孩會在六個月至一歲半之間始長牙,時間早晚與牙齒的健康並無關係,如同身高一般,每個人長高速度及時間不一樣,只要在正常生長的範圍內,都是可以接受的。
乳牙的生長,大多是下顎門齒先萌出,上顎門齒再接棒,直至三歲前後共長出二十顆乳牙才結束。長牙過程中因牙齒必須穿過牙齦,會有小傷口而令寶寶感到不適,因此必須加強口腔清潔,以免小傷口發炎惡化。
|
|
2.保養寶寶乳牙的步驟'
|
媽媽們常抱怨說:「我家小朋友每天都有刷牙,為何牙一顆接一顆?是不是天生體質差呢?」其實蛀牙及牙周發炎,都是因為牙齒表面的壞細菌作怪,只面徹底清理口腔,減少高糖黏性食物,確實可完全防止蛀牙。
|
|
3.家長要勤為寶寶清潔口腔
|
乳牙尚未萌發的寶寶,建議在進食後再喝一點清水,每天定時以小紗布清潔口腔及舌頭,減少口腔感染疾病。當乳牙萌發後,可利用小紗布及小型軟毛牙刷;兩顆牙齒為一單位,在牙齒表面圓圈刷牙 (學齡前兒童暫不用技巧性高的貝氏刷牙法)。
|
|
4.建立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
|
刷牙習慣的養成,應由日常觀察開始,我過去晚上刷牙時將兩歲的兒子帶進浴室,給他一把小牙刷玩耍,當我清潔完再幫他刷牙,會大大減少牙刷深入口腔的恐懼感。現在我的兒子四歲了亦習慣每天刷牙,但我也瞭解以四歲小朋友而言,手的技巧不可能清潔每一死角 (正如他自己洗澡不一定乾淨),所以事後我必再檢查死角與進一步清理。
學校老師及牙醫師須教寶寶如何刷牙,但檢查是不是徹底清潔,必須靠「牙菌斑顯示劑」,市面上有液劑及錠劑兩種,未達清潔標準會讓牙齒表面顯示紅色,經清潔牙齒表面將呈無色透明,幫助小朋友有個客觀科學的標準,來分辦刷牙一分鐘與刷牙五分鐘的差別在哪裡,比爸媽的訓話訂嚀更有說服力。同時爸媽每天為小朋友「洗嘴」補強,清潔死角一次,能確保清潔、增加親子感情。
|
|
5.口腔定期檢查
|
另外每六個月牙醫師定期檢查,更可徹底檢查口腔內各處死角,同時也可令小朋友與牙醫師熟悉。發現有小問題,可輕鬆的立即治療而不至釀成巨災,讓小朋友身比受到不必要之痛苦。同時在牙醫師的指道下,使用氟化劑及牙齒封填劑,加強牙齒表面的防禦能力,在現今甜食零食充斥的環境中是一種雙重保險。
|
|
6.乳牙的修復
|
乳牙的修復和外科手術有些類似,主要是把壞的東西切除,換上人工的代用品。但困難度有時候更高。除了小朋友的合作,同時要考慮人工代用品要容易青潔,是否能保持將來恆牙的空間,也不能妨礙換牙的過程。因此,品質要好以免發生持續不斷的後遺症。
當年齡很小 (小於六歲)而蛀牙非常嚴重時,治療過程的疼痛及小朋友不能合作,將令品質降低,同時牙科器械將會對悸動的小朋友造成危險。因此少數嚴重病患,常安排至醫學中心或專科診所,在吸入生麻醉下進行牙科治療,是種更安全更有效率的方法。
|
|
7.失去乳牙的補救措施
|
每天還是看到很多乳牙蛀的太嚴重,或因摔斷等外傷而必須提早拔除,除咀嚼美觀及發音等問題外,最擔心的是鄰近牙齒倒入缺牙區,令恆牙萌發受阻或萌發到非常奇怪的位置,導致將來恆牙要拔除或需長時間的矯正治療。因此拔除乳牙後的空間維持器,可說是種投資少而報酬大的預防工具。
|
|
8.齒顎矯正的最佳時機
|
約70%患者應在十~十二歲開始齒顎矯正治療,原因是牙齒的更替已近完成,可在短時間內同時將所有的牙齒一起排列整齊,並且放在一個健康穩定的咬合關係,如需要更可配合保守性面顎骨牽引法矯正顎骨位置。
少數患者 (約15%)必須更早開始,如恆牙生長方向異常、向鼻腔方向萌發,越晚治療則距離正常位置越遠,因此要在八~九歲改變生長方向,以免日後費時費事增加痛苦。
目前多建議在八歲 (恆牙間齒長出後)做第一次齒顎矯正檢,查以確定治療的時機,將使您的矯正治療,耗時最少而效果最好。目前並無足夠証據,支持乳牙矯正後,恆牙能健康穩定,因此並不建議在學齡前開始。
齒顎矯正分為牙齒與面顎骨矯正兩分。牙齒常因:
(1) |
先天體積過大、齒槽骨空間不足 |
(2) |
後天齲齒 (蛀牙)及乳牙過早脫落,造成空間喪失恆牙萌發受阻,或擁擠凌亂,常須由外力 (牙齒矯正裝置)將牙齒牽引移動至健康美觀的位置。 |
面顎骨矯正多因先天上下顎骨關係異常,如扈斗或小下巴,一般情況可在青春期前,經顎骨牽引而改善在青春期後或嚴重的面顎骨異常,則須由外科手術矯正。
|
|
9.牙齒保健團隊工作
|
家 (師)長、小朋友、牙醫師是保健團隊的鐵三角。老師與家長應注意小朋友飲,食安排每天固定的時間及明亮的環境仔細的檢,查使小朋友能維持清潔牙齒慣。小朋友從小接觸牙齒保健的觀,培養自動自發的精神。牙醫師則要針對每個小朋友飲食、病史、環境而調整小朋友的清潔保健方 |
參考資料:教育部數位教學入口網
|
josh11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